20
2012.11
11年精研专业,11年精准定位,11年厚积薄发,11年沃土深耕,11年梦想守候,11年信仰坚持。11年,楷林怀揣梦想——打造真正有生命力的写字楼,如今,眨眼间11个年头悄然过去,楷林由初时的艰难起步成长为如今的郁郁丛林,昂首阔步地迈向高端商务地产的新领域。
楷林置业成立11年,在地产企业济济一堂的中原可谓独树一帜——定位“专注于高端写字楼的开发与投资”,是一家有着11年高端商务地产开发经验的专业化企业。为了向社会更高品质的写字楼,楷林总是认真对待每块土地,将每一次的建筑打造都作为一次创作来完成,力求企业所开发的写字楼作品能够带给客户、社会全新的体验和感受,而不随意在概念、形体和功能上进行简单复制。
也正因如此,楷林赢得了众多合作伙伴的青睐,他们认为楷林“战略清晰、定位精准、业绩斐然”,纷纷表示愿与楷林合作。11年过去了,楷林人说起成绩时,仍觉得有诸多不足之处,他们一边在为打造学习型的现代企业而努力,一边为企业设定了一条品牌战略的拓疆之路,同时为企业制定了两条清晰的产品线:全国省会商务办公线和河南省域文化商务线。
战略远见谋发展
对个人而言,11年不过是白驹过隙的弹指一挥间,对企业而言,11年却是生死存亡的时光之尺——有人洞若观火,有人茫然无措。因此,楚河汉界,定然以成败论英雄;汗湿征衣服,不吝为英雄洗风尘。
随着房地产市场由黄金时期步入白银时代,未来十年将有60%甚至70%的企业被淘汰,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有三种:一种是像万科这样有强大品牌、专业团队、成熟模式的企业;一种是有强大资本支撑的国有企业;一种是在某一细分市场上达到专业高点的企业。楷林,则一直把在细分市场上达到专业高点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践行方向。
2001年至2006年,楷林以写字楼开发全面带动住宅项目开发;2006年至2009年,楷林定位专注于写字楼开发与投资;2009年至2011年,楷林确定新十年战略,以两条商务产品线谋求战略发展;2012年,楷林进军长沙迈出了打响了省域化战略的第一枪。
2001年11月19日,楷林置业前身索克成立,这是楷林写字楼梦想的开端,也是楷林步履铿锵的起点,那段时光为“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企业”这句话做了最佳注脚。
2001年到2006年,楷林在中原地产商务队伍中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特色,通过信息大厦锻造出一支坚韧不拔的队伍,直到2007年正式启用楷林品牌,完成了楷林置业华丽转身。
2009年,在市场的信赖之下,楷林国际项目一经问世,就成为中原写字楼的教科书,秉持着“专注于写字楼的开发与投资”的定位,楷林的写字楼梦想逐渐腾飞,楷林也成为中原房地产业领域的领航者,借用仲量联行董事MR COUTTS的评价:“楷林国际是典范之作,楷林置业是中原典范企业!”
2010年到2011年,楷林置业成立十年之际,楷林IFC和楷林商务传媒标志着楷林在打造“高端金融写字楼”和“省域文化商务地产”上硕果累累,也预示着新十年的两条产品线“全国省会商务办公线和河南省域文化商务线”正式确立,其具体目标为未来10年,楷林将实现项目总开发量350万㎡,其中持有面积不少于100万㎡。
……
2012年4月26日,楷林(长沙)置业有限公司顺利拿下长沙先导区滨江新城B3地块,标志着楷林省域化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
专业品质铸辉煌
楷林。中正端方,硬朗平和。楷林置业的楼宇,线条流畅古朴,与中原文化气质融合得相得益彰,并不照搬颇具抽象意义和魔幻主义的新锐设计,做最真实的自己,并在这条路上渗透深耕,直至下一次的超越,这是坚持,自成一格。
2012年是楷林迈向新十年的开局年,这一年楷林发展日新月异。11年写字楼产品的开发经验,让楷林在写字楼领域有着与众不同的专业积淀,这种积淀给楷林带来了厚积薄发的收获——从信息大厦到楷林国际,再到楷林IFC和楷林商务传媒港以及楷林长沙项目,一共是11栋高端写字楼精品项目,客观地讲国内很少有这样的地产企业,只专注于开发写字楼项目而不是其他地产类项目,这些积淀让楷林在国内高端写字楼商务开发领域尤其是在省会城市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追求项目品质,楷林在每个项目的前期定位、市场调研和建筑设计上花费了别人难以想象的精力,无论是选择业务合作伙伴还是产品投资,楷林投入的资金也往往是其他企业的数倍,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使产品品质能精益求精。当别的企业还在与国内设计公司合作时,楷林已经在与国际知名设计公司合作,当别的企业开始聘请国际设计团队进行建筑设计时,楷林已经进入从建筑设计、景观绿化到灯光照明等全方位的国际设计。
11年来,楷林一步一个脚印,稳扎实打,不虚浮不盲从,对专注于写字楼开发与投资的定位始终不渝。4.2万㎡的信息大厦项目开创了郑州写字楼的纯正商务时代;8.6万㎡的楷林国际项目斩获了民营企业公共建筑领域的最高奖项“鲁班奖”;23.5万㎡的楷林IFC(国际金融中心)则是中原首个LEED银级认证商务群;近30万㎡的长沙滨江新城项目将“大金融·大商务”的概念引入长沙……至此,楷林置业打造全国省会商务办公产品线的运作模式已日臻成熟。
楷林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怀揣梦想再创佳绩——40万㎡的楷林商务传媒港项目,这是中原首个文化商务地产项目,也是楷林省域文化商务产品线的先行舰。“这是文化与商务结合的一种新模式,我们准备在河南省建设60个文化综合体,培育带动中原人的读书习惯,为中原人的文化素质提升做出时代贡献。”楷林董事长郑新桥如是说。
楷林11年发展仅是走过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一个关口,还有更大的成功值得他们去争取,楷林人心中有浓厚的写字楼情结和梦想——他们不仅对写字楼产品了如指掌,更在写字楼领域造诣深厚,既有今日“近乎痴狂”的写字楼情怀,亦有产品打造过程中“精研专攻”的写字楼精神。
成熟团队赢市场
有了梦想、战略和产品品质还不够,11年积淀出的一个坚实的企业,背后必须要有一支“能打硬仗,能成大事”的学习型团队。楷林成立之初,领导高层就定下了“民营但非家族”的企业基调,将之作为一个准公众型公司进行打造,公司管理层亲属不得在企业内就职,所有岗位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管理层岗位实施公开竞聘制原则。
为了打造学习型团队,楷林启动了再学习计划,年均培训考察费用达到100万元。楷林员工的身影不断出现在北大、清华、中欧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国内知名学府,进行“MBA或EMBA”等课程训练,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并将之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针对写字楼领域将要引进的专项技术和先进设备,楷林成立了专项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考察学习、专题研究,结合专业机构的指导,拿出适合本地区产品的最终方案;为了保证项目品质,公司经常派出考察团队,深入国内外一线城市考察知名商务建筑,将学习到的先进经验用于楷林的项目中……
因此,楷林在国内高端写字楼商务开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成熟团队,也是楷林赢得市场的优势——从产品定位到工程管理,再到物业服务,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拥有一支非常专业化的团队;更在各个重要阶段、节点上有一批国际级的专业公司合作;同时在后续工作中拥有一系列的配套资源。
专注商务地产战略、双产品线布局、专业先行策略、学习型团队建设等一系列的楷林步履,为其愿景“成为受社会尊敬的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11年厚积薄发,这也为开启楷林新十年战局,创下了一个良好开端。
反哺社会蕴梦想
楷林的英文是“kineer”,英译为先锋、领航者,成楷于林也预示行业的生机勃勃;楷林的核心价值观,则是“诚信、责任”,行以诚信、立以责任;楷林的品牌个性,是源于纯真、朝气、可信赖、领航者,这些特质共同构成了楷林“共同拥有、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的DNA,这亦是楷林的血脉。
11年来,楷林每一个新产品的推出,都以更前沿、更人性化的标准,将中原商务办公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诚如楷林在打造产品时尊重人性、敬畏土地的坚持,每出品一个项目,就会在对人的关怀上更上层楼。比如在楷林IFC和楷林商务传媒港项目中设计更多空中花园、引入商务影院、引入24小时书店、开设自行车库和配套淋浴间等等,这是把写字楼的人文关怀融于自然,也是把对社会的责任感融于细节,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加楷林内蕴的厚度、深度和广度,最终回馈客户、反哺社会。
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不仅关注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还会关注每个员工的归属感。楷林骨子里并未褪去传统文化的古朴方正,在企业治理结构方面,董事长及高层的所有亲属不得在公司任职,企业用人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广泛使用了一些中青年,让更多有成长性、有学识、有魄力的人融入团队。同时,楷林的高层管理者持有实实在在的股份,企业提出了经营者股权的概念,为分享经济的模式带来现实案例,使员工能够分享到企业成长带来的价值。
2006年,楷林启动56万元成立“员工特别救助基金”,用以救助遭遇意外之灾的员工,如今基金日积月累金额高于480万,并成功完成了四例救助;2011年,由楷林置业董事长郑新桥提议,楷林在十周年之际成立了“寸草心”敬老基金,取意《慈母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让员工们的父母通过这种方式,感知儿女们在外的牵挂,并感知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出色表现,不少员工在十周年庆典的发言中潸然泪下,情洒现场。
11年厚积薄发成就今日楷林,这是河南众多民营企业崛起的一个片段,也是中原写字楼经济发展史的真实写照。成绩取得固然可喜,但企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大势密切相关,面对目前政策支持、资源丰富、经济繁荣的大好形势,中国城市聚合力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高端商务地产正迎来发展良机。可以说,过去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为地产开发企业带来了机遇,而今中原经济区建设,又一次为河南地产开发企业提供了空间。
值此良机,楷林人认为企业不仅要珍惜发展机遇,同时也要有“反哺社会”的心态,既要学会借助大势东风,还要从后现代服务业的角度考虑,进一步提升商务办公的效率和效益,为促进中原经济区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同时,楷林人认为一个企业真正体现社会责任的地方不仅仅在于形式,更多是要把企业所内蕴的产品和服务做好,用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为员工、客户、政府创造更多附加值,从专业的积淀和朴实的价值中去坚守梦想,从效率、效益的角度去推动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
下一篇: 感恩携手·链接财富